乡村CEO丨破圈,从“番薯干的火爆”开始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4:56 点击次数:149
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(记者唐婧)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《天下财经》报道,在浙江绍兴,海拔600米的上英村曾是一个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高山村落。而如今,它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。这与一位“90后”、浙江诸暨人庄园密不可分。系列人物访谈节目《乡村CEO》,今天推出:破圈,从“番薯干的火爆”开始。
乡村CEO 庄园(右一)
番薯干热销,触动了她
庄园,曾在上海上学、当兵,后来进入浙江省诸暨市农业农村局从事宣传工作。2020年,她创建了“庄园下乡”自媒体IP,记录乡土风情。正是这个IP,让她与上英村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上英村党总支书记赵坚均因为看了她的视频联系上她,三顾茅庐般地邀请她到村里看看。
记者:“当时他邀请你的时候,你是怎么想的?一开始你就同意了吗?”
庄园:“没有,一开始不同意。因为我本身是当地农业农村局的一个工作人员,有一些本职工作要做。”
展开剩余80%记者:“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?是怎么从有点纠结到最后接受的?”
庄园:“给我比较大的触动是我们拍第二个视频的时候,这个村子里挨家挨户都在做番薯干,整个村子都很香。我拍了视频,这个视频就爆了。因为我的粉丝在江浙沪这一带比较多,他们就都来买了,而且是靠抢,完全要提前预约。因为它是‘限量版’,需要人工做出来。我去他们村当乡村CEO是我们单位领导特批过的,去试一试。就是说,既然诸暨没有这样的乡村CEO,那么像我这样的一个人安排到农村去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?领导们也想看一看。”
庄园(右一)在网上直播销售上英村“土特产”
从“一个人的IP”到“一群人的IP矩阵”
番薯干的故事,让庄园看到了乡村与新媒体链接的巨大能量。从原单位辞职后,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“流量变现”,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系统化地为村庄赋能。2023年,庄园参加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、腾讯等单位承办的“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”。通过学习使用微信小店、视频号、村庄云服务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,她和团队提升了数字化能力。她从打造个人IP,升级为打造整个村庄的IP矩阵。通过挖掘村干部和村民身上的闪光点,她推出了“抠门书记”“微笑村长”等一系列鲜活的乡村IP,从多个维度展现上英村的真实生活。
记者:“从个人IP到村庄IP矩阵,你觉得用这种方式打开农产品销路,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?”
庄园:“我觉得它是有血有肉的。做IP这个事情,首先它是活生生的一个存在,无论是‘微笑村长’还是‘美美主任’,包括我们的‘抠门书记’,本身他们的人物性格就在那里,他们是代表村庄的美好形象。而给他们设立IP,就是撷取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,取了一个比较好听的昵称,然后在网上与人们共享我们在村庄的点点滴滴。这个时候做IP就是一个矩阵。”
上英村的“网红IP们”
记者:“目前你们这个矩阵大概有多少IP?有没有一些数据能够体现出自从打造IP之后,带动村民增收多少?”
庄园:“我们到目前为止有9个账号。这些账号能够带动周边的困难农户、片区的农民,把他们的农产品销售掉。第二是我们把打造IP的工作变成了青年下乡实践的‘文明实践岗位’,吸引更多的城市青年大学生来到我们乡村。到目前为止,有7所高校、近200位青年入乡,参与乡村建设。”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上英村实践
“强村公司”如何运作?带来了什么?
有了人才和流量,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,将乡村的“沉睡资产”真正盘活?庄园和村集体共同成立了“强村公司”。村集体以闲置农房、土地等资产入股,占70%;庄园和她的青年团队以智力、人才和新媒体技术入股,占30%。这种“资产+人才”的模式,为村庄的产业化运营奠定了基础。
记者:“强村公司是如何运作的?你和团队的分工是怎样的?”
庄园:“它的运营模式是村集体出资产,这家公司出智力、人才,共同来运营这家强村公司,就是白手起家。我们不依靠任何投资,就把强村公司从无到有做起来,7个人来运营这家公司,那个时候,大家其实心里没底,状态还是半兼职,因为没有投钱。后面我们慢慢地在村子里建了工厂,建了产业。”
2023年“上英园”香榧产业发展大会现场
记者:“你觉得做乡村运营,包括强村公司最难的是什么?你最自豪的成果是什么?”
庄园:“最难的是自己愿意在乡村坚持下来、沉淀下来,这个需要有极强的毅力。城市里有很多能够吸引我们去施展才华的地方,百分百的心血花在这个村庄,可能在城市里只要花50%,就能得到一样的效果。最自豪的成果是我们打造了‘上英园梦’共富工坊。共富工坊是浙江提出来的,通过工坊的形式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,提高村集体的综合收入。像我们村子里的共富工坊,就主销与我们村子相关的产品,一个是茶叶和香榧,还有农村老百姓老祖宗传下来的特色小味道。”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eVTOL航空器全球竞速:国内加速商业化,海外争夺话语权
下一篇:没有了

